图为:2004年红色名录的封面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或称 IUCN红色名录)于1963年开始编制,是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也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状况最具权威的指标。此名录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编制及维护。IUCN红色名录是根据严格准则去评估数以千计物种及亚种的绝种风险所编制而成的。准则是根据物种及地区釐定,旨在向公众及决策者反映保育工作的迫切性,并协助国际社会避免物种灭绝。
物种保护级别被分为9类,根据数目下降速度、物种总数、地理分布、群族分散程度等准则分类,最高级别是绝灭(EX) ,其次是野外绝灭(EW) ,“极危”(CR)、“濒危”(EN)和“易危”(VU)3个级别统称“受威胁”,其他顺次是近危(NT)、无危(LC)、数据缺乏(DD)、未评估(NE)。
评估机构主要的物种评估机构有国际雀鸟联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世界保育监察中心(World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Centre)及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Species Survival Commission, SSC)内的专家团体。上述团体所评估的物种数目占整个红色名录接近一半。
科学家在世界范围内调查了4万种动植物。根据统计:1/3的两栖动物、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和70%的植物被列入生存“受威胁”的物种。除了这些面临灭绝危机的物种,还有785种动植物被正式归入“绝灭”(EX)类别。此外,还有65种物种处于“野外绝灭”(EW)状态,即仅存在于人工环境下。
所有已评估物种中,共有16,118种被视为受威胁,当中有7,725种为动物,8,390种为植物,3种为地衣及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