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首 页 无脊椎类 鱼 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 类 哺乳类 视 频 动物明星 动物文化 成语谚语 动物保护 科学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 哺乳类 > 哺乳类的分类知识

懒猴科
发布于2014/06/19  

 

分类: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哺乳纲 Mammalia 兽亚纲 Theria 灵长目primates 原猴亚目 Strepsirrhini

我国有1属3种:懒猴Nycticebus coucang、小懒猴(倭蜂猴)Nycticebus pygmaeus、中懒猴(间蜂猴)Nycticebus intermedius,分布于东南亚,我国见于云南南部,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假熊猴Pseudopotto martini是1996年才发现的新种,分布于赤道非洲。

懒猴(蜂猴)Nycticebus coucang、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懒猴(蜂猴)Nycticebus coucang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东北部,在我国见于云南和广西。体型小,体长31~34.5厘米,体重680~1000克;尾长22~25厘米;牙齿36枚;除第二趾是爪形外,其他指、趾的末端有厚的肉垫和扁指甲;体毛短密,颜色变异很大,背部棕、棕红或灰色,背中央有1条褐色纵纹,至尾基部逐渐变窄,色泽变浅,至头顶分成两岔延到耳端及眼周围,腹面棕色。栖于热带雨林及亚热带季雨林中,完全在树上生活,极少下地,喜独自活动。行动特别缓慢,只有在受到攻击时,才有所加快,故名“懒猴”。白天蜷成球状隐蔽在大树洞中或在枝桠上歇息,夜晚出来觅食,以植物的果实为食,也捕食昆虫、小鸟及鸟卵,尤喜食蜂蜜,因此名“蜂猴”。

小懒猴(倭蜂猴)Nycticebus pygmaeus与蜂猴十分相似而体型更小,只有懒猴的一半大。体长21~25厘米,尾长1厘米,体重250~450克。头圆眼大,无颊囊,口、唇、鼻皆为白色。体毛细绒状,多为橙色至赤褐色。背部脊纹不明显,腹部、四肢有银灰色光泽。 分布于我国云南西南部,以及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地。栖息于热带密林中,白天隐藏在树丛中,晚上出来活动。以果实嫩叶等为食,也捕食小鸟和昆虫等。栖息环境、食性与懒猴基本相同而曾被误认作懒猴幼体。1986 年因一只形体很小的雌猴产下一崽,才为人们所认识。对小懒猴的研究尚未深入进行。

中懒猴(间蜂猴)Nycticebus intermedius体型大于倭蜂猴但小于蜂猴,成体体重一般为400~700克,体长250毫米左右。上体色似倭蜂猴,但毛端白色尖明显,体背中央有明显的暗褐色脊纹,体毛很少卷曲。本种系Dao Van Tien(1960)根据获自越南北部标本命名的一个新种,其特征是体型小于蜂猴而大于倭蜂猴。Groves(1971)认为本种是倭蜂猴的成体而作为后者的同物异名。通过在云南东南部和南部获得一批倭蜂猴和间蜂猴的标本,经比较,两者在体型大小、外形和毛色差异、齿型结构和其它形态结构上均有差异,而非年龄变异。90年代,通过分子生物学的MtDNA分析,两者亦有一定差异,其遗传距离为0.009。据此推算,两者在50万前就已有了遗传分化。为此,可以认为间蜂猴是一个有效种。间蜂猴的栖息生境与倭蜂猴相似,均生活在炎热的印度支那热带低海拔(300米以下)地区的原始阔叶林中,在茂密的竹林或野芭蕉林中亦有所发现。夜行性,树栖,单独活动,主要食物为热带软性甜水果如野芭蕉,榕树果等,亦偶食昆虫、鸟卵等动物性食物。间蜂猴为越南北部和云南南部的特有种,也是亚洲灵长类中分布最狭窄的一个种,估计种的分布范围不及500平方公里。 国内迄今所知仅分布于云南南部的屏边、河口、金平和绿春等边境县。国外只分布于越南北部。在云南,间蜂猴的数量比倭蜂猴稍多。但由于这一地区其栖息的主要生境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已保存不多,其数量亦很稀少,可能不及500只,加之种的分布区远比倭蜂猴小。

 分享:


 相关推荐
三叶虫是最早称霸地球的动物
而寒武纪最多的动物就是三叶虫,约占化石保存总数的60三叶虫的生活方式有漂浮在海水表层的,有游泳于不同深度海水中的,也有底栖爬行于海底的。为什么象三叶虫这类较高级的无脊椎动物,因此,三叶虫化石不但可以约...
 
 
?
娃娃鱼的现状以及保护价值
?
虽然大象不用护照也能跨国,但生命也因此受到更多威胁
?
首届半个地球日 | 让我们为停止物种灭绝而努力
?
【第9-656期】#博物晚8点#羌塘,被看轻了的雪豹乐土
?
国务院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
?
2017年青海省 “爱鸟周”宣传活动正式启动
?
内蒙古2017年“爱鸟周”启动仪式在鄂尔多斯市隆重举办
?
外来生物入侵加剧物种取代
?
云豹:走私界的新宠?
?
文化部:严查摧残表演者健康虐待动物等表演

 
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动物学会 承办:北京数字科普协会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自然博物馆
京ICP备10006078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8401

用微信扫一扫

数字科普微信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