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连枝”是一个与爱情有关的成语。“连枝”指连在一起的树枝,“比目”即比目鱼,传说此鱼只有一目,须两鱼并游。古人也许看到过这类异物,故有“比目连枝”这一成语,比喻有情者不能分离。如元贾固《小令·寄金莺儿》中即有:“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尔。”
图1
比目鱼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唐人即已吟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流传至今仍是脍炙人口。《尔雅·释地》中说:“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为什么称为比目鱼呢?旧时的注释说:“比目状似牛脾,鳞细,紫黑色,一眼,两片相合乃得行,故称比目鱼。”这注释将比目鱼的形状倒描摹得不错,但是说它只有一只眼睛,而且要“两片相合乃得行”那就错了。比目鱼确是一边有眼睛一边没有眼睛的奇鱼,但那有眼睛的一边,却是两只眼贴近生在一起,并非只有一只。而且比目鱼的性格根本就不喜游动,它在水中游动时也是平游的,不像其他鱼类那样是竖着游的,因此它并不需要“两片相合乃得行”。这种情形,人们只要从鱼市上找一条大菱鲆看一下就可以明白了。
图2
比目鱼是一个大家族,既包括鲆科,又有鲽科、鳎科、舌鳎科等远房亲戚。各地的叫法也不同,江浙一带叫比目鱼,北方叫偏口鱼,广东称为左口鱼或大地鱼,也有人叫鞋底鱼,一般统称比目鱼。古时候,有人把鲆和鲽误认为一雌一雄,因为它们成双紧贴排列游泳,有眼的一边向外,似夫妻并肩前进,故有“凤凰双栖鱼比目”的佳话话。清人李渔在描写书生谭楚玉和女艺人刘藐姑相爱的故事时,就干脆把剧本定名为《比目鱼》。其实,两条同类的比目鱼是永远合不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