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生到陆生的古两栖动物面临着一系列必须克服的新矛盾,如浮力消失与动物体承重的矛盾,空气湿度减少与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在古两栖动物的进化过程中,都必须随同环境条件的改变,进行动物体形的相应改造,以及新器官的产生和原有器官的机能转变,否则将导致它们登陆失败而遭受灭绝的命运。
在水陆生活转变的许多矛盾中,首当其冲的主要矛盾,就是呼吸器官和陆上运动器官的问题。鱼类在水中生活,由于水能产生浮力,重力对动物的影响较小,借尾、偶鳍和躯体的摆动即可完成运动。
两栖动物的成体则不然,它们在空气密度较小的陆地上运动时,不但需要用强健的四肢抵抗重力影响和支撑身体,而且还必须能推动动物体沿着地面移动。正是在这种机能要求的前提下,古两栖动物由酷似古总鳍鱼类的偶鳍发展和形成了适应陆生的五趾型附肢,这是动物演化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作为鱼类运动器官之一的偶鳍结构比较简单,肩带直接附在头骨后缘,活动的方式和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它与鱼鳍之间只有一个单支点,以此作为杠杆,完成单一的转动动作。两栖动物的五趾型附肢与鱼鳍不同,发展了具有多支点的杠杆运动的关节。不但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而且也增加了动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骨骼系统构成支持体重和运动的主要工具,使登陆的目标得以实现。
文章摘自:《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主编;图片1来源:http://smkx.sru.jx.cn/smkx/zoology/zolo15.htm;图片2来源:http://pinalcountyaz.gov